重点任务
-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节水降耗机制
- 激活市场活力,促发节水内生动力
- 加强科技创新,鼓励节水产业发展
- 强化监管考核,规范用水节水行为
-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节水意识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节水降耗机制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
机制,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区域发展、城镇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刚性约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在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地下水超釆、地表水过度开发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调整种植结构,试行退地减水,扩大耐旱作物种植比例。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脆弱区、严重缺水区、地下水超釆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坚决压缩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或禁止发展高耗水产业。坚持集约发展,制定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统一空间规划,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发展规模。
建立健全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推进重大产业布局、各类开发区等重大规划水资源论证,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建立严格的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制度,从严从紧核定许可水量。对取水许可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
抒紧水资源管理阀门。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强化行业和产品用水强度控制。建立先进的用水定额体系,到2020年全面覆盖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行业。加大计划用水管理,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全部实行计划用水管理。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对违反“三同时”制度的企业,责令停止取用水并限期整改。建立节水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加强执法检查。
(二)激活市场活力,促发节水内生动力
推进合同节水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完善相关财税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优先信贷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节水服务产业。落实推行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发布操作指南和合同范本。在重点领域和水资源紧缺地区,建设合同节水管理示范试点。
实施水效领跑者行动。定期公布同类可比范围内用水效率最高的用水产品、重点用水企业和灌区名录。带动全行业、全社会向领跑者学习,适时将水效领跑者有关指标纳入强制性国家标准。
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合理调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全面推行阶梯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进水资源税费改革,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积极探索建立水权水市场制度。建立健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加快明晰区域的用水初始水权,稳步推进确权,加强用途管制,进一步完善水权交易规则。总结水权试点经验,推进区域间、流域间、流域上下游、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
建立用水产品水效标识制度。发布《水效标识管理办法》,对节水潜力大、适用面广的用水产品实行水效标识制度。依据水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产品水效检测,确定产品水效等级。做好水效标识制度的社会宣传和市场监督。
严格节水市场准入和监管。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节水等绿色产品认证制度;积极推动节水产品认证;编制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产品(设备)目录和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淘汰及禁止目录;明确节水认证产品优惠激励机制。对重要节水产品实施年度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依法向社会公告抽查结果。对抽查结果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建立负面信用记录,并纳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三)加强科技创新,鼓励节水产业发展
攻关研发前瞻技术。整合科技资源,推进《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和《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重点专项实施,加快研发高耗水行业用水工艺、废水深度处理、城市公共供水分区计量、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建筑中水利用、海水淡化等技术及装备。
推广示范适用技术。推动高耗水企业、污水处理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示范推广控源减排和清洁生产先进技术。依据《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加快技术成果推广应用,重点推广节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环应用、雨水收集利用、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等适用技术,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建设节水创新示范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建设,按照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生态脆弱地区为重点,集中开展全区域、多行业的综合节水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
支持节水产业发展。组织具有先进加工水平和较强技术开发能立节水设备和设施的生产加工基地。支持节水产品设备制造企业做大做强,提升节水产品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完善各省级行政区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城镇生活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加快制修订高耗水工业、服务业取水定额国家标准,推行取水定额强制性标准。定期组织开展用水定额评估,指导和推动各地适时修订行业用水定额。抓紧制订节水基础管理、节水评价等国家标准,健全节水标准体系。到2020年完成节水国家标准制修订112项。
专栏1“十三五”拟制(修)订的节水标准
农业领域。拟编制(5项)•园林绿地灌溉设计规范、节水灌溉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节水型灌区评价导则、灌溉设备节水技术要求、喷灌机运行管理规范。
工业领域。拟修订(21项)•工业用水节水术语,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工业企业用水管理导则,火力发电、钢铁联合企业、石油炼制、纺织染整产品、造纸产品、啤酒制造、酒精制造、味精制造、医药产品、选煤、氧化铝生产、乙烯生产、毛纺织产品、白酒制造、电解铝生产等15项取水定额,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企业用水统计通则,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
拟编制(52项:企业水量平衡图绘制方法,纯碱行业、白酒行业、酒精行业、毛纺织行业、长丝织造行业、丝绸行业、涤纶行业、铁合金行业等8项节水型企业评价标准,节水型工业园区评价导则,节水评估技术通则,火力发电节水导则,可持续水管理规范,合同节水管理技术通则,项目节水量计算导则,钬白粉、有机硅、精对苯二甲酸、对二甲苯、醋酸乙烯、饮料制造、酵母制造、黄酒制造、罐头加工、制糖、乳制品、皮革和毛皮加工、羽毛(绒)加工、锌冶炼、离子型稀土矿生产、铜选矿、镍冶炼、多晶硅生产、炼铁、炼钢、热轧、冷轧、
铁合金冶炼、涤纟仑、氣纟仑、再生聚酯、锦纟仑、维纟仑、服务业等29项取水定额,
冷却塔运行管理规范,炼油企业、造纸企业、化纤长丝制造企业、粘胶纤维企业、
酒精企业水系统集成优化实施指南,节水监测通用技术要求,钢铁联合企业、火力发电企业水平衡测试及评价方法。
城镇生活领域。拟修订(7项):节水型社区评价导则,服务业节水型单位评价导则,水嘴、小便器、淋洛器、便器冲洗阀、蹲便器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
拟编制(14项:坐便洁身器能效水效限定值及等级,自动洗车机、洗菜机水效限定值及等级,水嘴限流节水器,公共机构、游泳场所、宾馆、餐饮场所、商场、公共纺织品洗涤节水技术规范,水嘴、便器、淋洛器、便器冲洗阀水效指标测试及性能评价方法。
非常规水资源领域。拟编制(13项:海水淡化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水质标准,蒸馏法海水淡化系统设计规范,海水冷却排放要求,反渗透海水淡化药剂动态阻垢性能测试方法,矿丼水用于景观环境用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城市杂用水技术规范,焦化、造纸、冶炼、矿山酸性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规范。
(四)强化监管考核,规范用水节水行为健全节水法规和考核制度。加快推进《节约用水条例》出台,健全节水法律法规。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建立国家水资源督查制度。推进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加快完成53条跨省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逐级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强度控制目标责任制,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加大节水考核力度,在缺水地区试行把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
加快计量监控能力建设。加快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对年实际取水量100万m3及以上工业取用水户、公共供水取水户、灌溉面积大于5万亩的重点中型以上灌区渠首实行在线监控。健全水资源计量体系,完善中央、流域和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三级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实现城镇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全覆盖,结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监控,加强取水、用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鼓励重点高耗水行业建立用水实时监测管控系统,大幅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及农业灌溉、城镇用水计量率。加强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监督管理,发布国家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初步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管理体系和信用体系。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节水意识加强节水“洁水”宣传。实施《全国水情教育规划(2015-2020
年)》,构键“人人参与、人人收益”的全民水情教育体系。建设全国水情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各种公共教育资源和新闻媒体,广泛发挥民间组织与志愿者作用,鼓励和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爱水、节水、护水行动,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强化公众参与。依法公开水资源信息,及时发布水资源管理政策。健全听证、举报等公众参与制度,对涉及群众用水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
专栏2公众节水意识提升工程
开展“节水中国行”、“节水.在路上”、“人人节水行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建设多层级水情教育基地。建设一批水情教育网络平台、运营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推广移动APP、开发智能游戏等;撰写出版一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全国性水情教育指导读物;拍摄制作一批记录片、专题片、微电影、公益广告、影视剧、动画片音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实施水情教育专题团队计划、志愿者招募培训计划、社会骨干师资培训计划等,加强水情教育智库和人才储备建设。
相关阅读
点此下载原文: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