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0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体系发展指南(居住建筑)—体化建造

点击下载完整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体系发展指南(居住建筑)

7 —体化建造

7.1 一般规定

7.1.1 装配式建筑应采用设计、生产、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建造模式。通过基于项目全过程的技术策划及信息化管理,对建造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而全面的整合,以实现技术体系和标准的完整应用、建筑产品质量和品质的有效保障、建造效率和综合效益的较大提升等目标。

7.1.2 装配式建筑应进行技术策划,对技术选型、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可建造性进行评估,并应科学合理地确定建造目标与技术实施方案,使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综合平衡。

7.1.3 实现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的基本途径是工业化建造。

1、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思想与设计决策应落实到“生产环节”与“施工环节”,通过设计成果保障生产、采购、施工各环节工作的有序开展。

2、通过工厂化生产将部品部件进行集成与二次组装,形成标准化部品部件,实现精细化制造。

3、通过施工现场规范化、标准化、工具化、机械化的操作,以及多工种、多工序的合理穿插和有序作业,实现高效、高质量建造。

4、通过BIM信息化技术将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和运营各环节联系到同一工作平台,实现全过程的一体化,提高各专业之间协同配合的效率及实时性。

7.2 技术策划

7.2.1 建设单位应在项目规划审批立项之前组织开展技术策划专项工作,对项目定位、技术路线、成本控制、效率目标等做出明确要求,对项目所在区域的构件生产能力、施工装配能力、现场运输与吊装条件等进行初步技术评估。

7.2.2 技术策划的前提包括:项目规划要求(招标)、项目开发要求(投标承诺和开发目标)以及项目总承包要求(对前两项的承诺以及建造目标)。

7.2.3 技术策划应包括设计策划、部品部件生产与运输策划、施工安装策划和经济成本划。

1、设计策划应结合总图概念方案与建筑概念方案,对建筑平面、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进行标准化设计策划,并结合成本估算,选择相应的技术配置。

2、部品部件生产策划应根据供应商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确定供应商范围;部品部件运输策划应根据供应商生产基地与项目用地之间的距离、道路状况、交通管理及场地放置等条件,选择稳定可靠的运输方案!

3、施工安装策划应根据建筑概念方案,确定施工组织方案、关键施工技术方案、机具设备的选择方案、质量保障方案等。

4、经济成本策划要确定项目的成本目标,并对装配式建筑实施重要环节的成本优化提出具体指标和控制要求。

7.2.4 技术策划的成果包括以下内容:

1、建造全过程的总体流程,包括主要节点、重点环节、责任分解、统筹方式、界面管理等,重点内容需要建立具体的指标(系统)

2、建筑产品技术体系的总体框架、标准和控制性指标,与技术体系实施相关的建造环节(生产、采购、施工)的控制性指标(标准、时间、工艺、研究等)

7.3 设计管理

7.3.1 方案设计

根据技术策划实施方案进行平面、立面、剖面图以及重要节点构造设计,明确结构体系、预制构件种类等;精装设计应在此阶段介入,根据户型方案进行精装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阶段流程如图7.3.1所示。

•项目任务书(建设用地位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开发设想等)

•地形图及电子文件(用地红线、建筑控制线等)

•当地部门的控制规划要求(容积率、建筑密度、限髙等)

*建设方的其他要求

•确定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预制构件类型•进行平面、立面、剖面设计•提出初步内装方案

图7.3.1方案设计阶段工作参考流程

7.3.2 初步设计

各专业协同优化设计预制构件规格种类、设备专业管线预留预埋等,并进行专项的经济性评估,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初步设计阶段流程如图7.3.2所示。

7.3.3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应按照初步设计阶段制定的技术措施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各专业预留预埋要求,进行预留预埋及连接节点设计,形成完整可实施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图阶段流程如图7.3.3所示。

图7.3.3施工图阶段工作参考流程

7.3.4 深化设计

1、现阶段,装配式建筑设计还需进行深化设计,由深化设计单位完成构件加工图设计,应在施工图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生产运输及现场安装时的吊钩、临时固定设施安装孔的预留预埋。

2、当装配式建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则不需要进行深化设计。运用正向设计思维,将各阶段、各专业技术和管理信息前置,在设计阶段就应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装修各子系统的生产、装配环节,进行全过程系统性策划,设计出模数化协调、标准化衔接、精细化预留预埋的系统性装配式建筑产品,整个过程不再需要进行深化设计。

7.4 生产管理

7.4.1 设计协调

1、技术策划阶段,设计方应考虑构件生产线与生产工艺的限制因素,对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大小进行合理设计。

2、方案设计阶段,生产方应配合设计方进行预制构件产品设计,并确保预制构件易于生产加工。

3、初步设计阶段,生产方应配合设计方提供工厂生产模台尺寸和吊车吊重等资料。

4、施工图设计阶段,生产方应配合各专业优化预制构件设计、节点设计,以及预留设计。

7.4.2 施工协调

1、施工方应派专人进入构件厂对预制构件生产过程及生产进度进行监督检查。

2、预制构件进场前,施工人员应对预制构件的型号、数量、时间等进行及时沟通确认。

3、施工过程中,构件生产厂技术人员应协助施工方进行装配施工,解决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需要其处理的问题。

7.5 采购管理

7.5.1 采购方向供货商发起招标询价,组织设计方、生产方和施工方等进行技术评审,并组织采购进场检验验收等程序。

7.5.2 生产方或施工方应提前向采购方提出采购需求。

7.5.3 采购方应将供货进度计划提前交给生产方或施工方,明确到货品名、规格、数量以及进库的时间要求等。

7.5.4 设备、材料运抵现场后,采购方应及时与生产方或施工方进行交接,共同进行开箱检验,做好检验记录,办理入库手续。

7.6 施工管理

7.6.1 施工组织与部署原则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应严格遵循方案先行的原贝IJ,施工前应按照工程特性及地区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专项方案。应明确装配式工程的总体施工流程、预制构件运输流程、标准层施工流程等工作部署,充分考虑现浇结构施工与PC构件吊装作业的交叉,明确两者工序穿插顺序及作业界面划分。

7.6.2 施工平面布置

1、大型机械设备布置。应充分考虑塔式起重机端部吊装能力、预制构件最大重量、塔臂覆盖范围以及预制构件堆放、施工流水等因素,合理布置塔式起重机%考虑群塔作业’控制塔式起重机相互关系与臂长,并尽可能使塔式起重机所承担的吊运作业区域大致相当。

2、构件堆场布置。应结合塔式起重机吊运半径及吊重等条件进行构件堆场设置,满足预制构件堆载重量、堆放数量以及施工方便等要求;堆场的布置宜避开地下车库区域,当必须采用地下室顶板作为堆放场地时,应对地下室顶板的承载力进行验算,必要时应进行加固处理。

3、临时道路布置。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线、高压线以及构件运输等因素布置现场临时道路,满足构件运输车辆载重、转弯半径、车辆交汇等要求。

7.6.3 进度管理

1、设计阶段的出图时间和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工厂的生产准备以及施工的整体进度,因此,设计的进度要求一般在项目策划阶段就同工程总进度计划一起予以明确,构件厂、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应与设计人员紧密联系,必要时应召开进度协调会。

2、总进度计划确定后,应及时排出构件生产计划及构件吊装计划。现场施工人员应同构件厂紧密联系,了解构件生产情况,并根据现场场地情况考虑构件存放量。

3、构件进场前,应充分考虑构件运输的限制因素,确定场内外行车路线,以及每批构件的具体进场时间及进场次序。

4、结构施工阶段,穿插专业管线的预留、预埋,以及装饰装修施工和机电设备安装,实现多作业面同时有序施工。

7.6.4 总承包各方协调

1、施工与设计协调

施工方应对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疑问或合理化建议,协助设计方完善施工图设计;施工方积极与设计方配合,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为设计变更提供详细的现场资料。

2、总包与包分包协调

总承包单位应合理分配现场各项资源和机械设备,科学安排各工序,保障关键施工线路,协助分包方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困难。

3、各专业间协调

技术策划阶段,建筑、结构、内装、机电等专业协同确定建筑结构体系、建筑内装体系、设备管线综合方案;图纸会审时,各专业认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针对各专业交叉、衔接存在的问题,共同提出修改方案。

4、总承包位外部协调

1)总承包单位应协助建设方办理开工前的各项审批手续,落实现场施工条件,解决临时生产及生活用地。

2)监理单位应安排专人前往预制构件厂进行驻厂监造。

3)总承包单位先进行竣工预验收,建设单位组织参建各方及政府行业监管部门进行竣工验收。施工过程中,应与政府行业监管部门协商过程分段验收方案,以便后续精装等工序的提前插入。

本文内容来源住建部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